中國教育在線
中國教育在線
高層次人才招聘會
第四輪學科評估
學術(shù)橋人才評審評估
海外學者中國行
高層次人才網(wǎng)絡視頻招聘會
黃旭華:在國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
2019-04-16
中國青年報

  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或許難以想象,被外界譽為“中國核潛艇之父”的黃旭華院士中學時代“一再輸在起跑線上”。

  在那個硝煙四起的年代,即使是身在殷實的杏林之家,黃旭華(當時的名字叫黃紹強)也曾幾度無學可上——小學畢業(yè)后輟學半年多,初中只讀了兩年半,高中倉促畢業(yè),在軍車炸藥箱上坐了整整7天到重慶“尋一張安靜的書桌”,一年后才考入大學。

  回首過往,這位鮐背之年的老人更愿意用“梅花香自苦寒來”來概括自己的世紀人生。

  棄醫(yī)從工追逐科學救國夢,荒涼孤島潛心科研龍宮探險,他和我國科學家團隊不到10年便實現(xiàn)了毛主席“核潛艇,一萬年也要搞出來”的誓言。而他自己也成長為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(zhàn)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。

  中學時代背井離鄉(xiāng)、歷經(jīng)烽火的求學路培養(yǎng)了他堅韌不拔的品質(zhì),讓他日后面對惡劣的科研環(huán)境仍甘之如飴;項目攻關(guān)的緊張時刻,他用音樂排解困頓,少年時的興趣愛好讓他終生受益。

  走進青少年之中,這位“感動中國”年度人物常?,F(xiàn)身說法,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從天而降,青年興則國家興,青年弱則國家弱。青年一代必須清楚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,“在國家需要中尋找人生方向”。

  一波三折的求學路

  黃旭華的中學時代是在戰(zhàn)亂中度過的。

  高小畢業(yè)時,恰逢全面抗戰(zhàn)爆發(fā),他一度半年無學可上。

  得知縣城聿懷中學搬遷后落腳揭西山溝五經(jīng)富的消息,黃旭華正月初四跟二哥背起行囊朝新校址進發(fā),徒步山路4天,“腳都磨出了血泡”。

  爬過最后一個山頭,目之所及讓他不禁心涼,幾個四面透風的草棚就是他要找的學校。

  聿懷,語出《詩·大雅·大明》,“維此文王,小心翼翼,昭事上帝,聿懷多?!?意為篤念,有“胸懷廣闊”之意。

  這所迄今130多年歷史的學校,在民國時期就已是汕頭一帶最有名望的中學,而今更有“一校五院士”之美譽。

  即使在大山中最艱苦的環(huán)境下,學校依然能開出語、數(shù)、外、理、化全部課程,甚至還有動物學、植物學。

  烽煙之下,弦歌不絕。白天上課,每當日寇飛機響起,老師便拿起小黑板帶著大家往外跑,“冬天藏在甘蔗地里,夏天躲在大樹底下”,讀書上課就像“打游擊戰(zhàn)”。

  文化課之外,球類比賽、歌唱比賽、話劇表演等課外活動豐富多彩,黃旭華曾在籃球比賽中獲得一枚獎章。抗日浪潮下,“狂呼社”“叱咤社”等學生社團應運而生。

  師生每餐只有稀飯,有時把油條剪成片蘸著醬油當菜吃;煤油都是奢侈品,晚上就用墨水瓶裝豆油、菜油當照明燈自習,夙夜匪懈。

  學校不斷搬遷,經(jīng)歷了兩年多初中生活后,黃旭華決定投考桂林中學。北上梅州,因錯過考期前行受阻,只好在廣益中學棲身一載。

  兵荒馬亂中,他與家人失聯(lián),曾在出租屋中連餓3天差點斃命,“全身冒冷汗”之時,家中匯款奇跡般到來。

  1941年初夏,黃旭華經(jīng)過整整兩個月的曉行夜宿,終于抵達桂林,并順利通過桂林中學的入學考試。

  在這個大后方的文化中心,名流云集,也給學校輸送了大量優(yōu)秀的師資。

  英語老師柳無垢是柳亞子之女、宋慶齡秘書。這位姑蘇才女歐美閱歷深厚,教學理念先進,每次她課堂的下課鈴聲響時,總讓同學們意猶未盡。任教師時還常出入美國駐桂林領事館,在課堂上帶來許多時政要聞和二戰(zhàn)進程的消息。

  戴眼鏡的數(shù)學老師許邵衡曾是大學教授,數(shù)學課深入淺出,讓黃旭華深深地愛上了這門課程,畢業(yè)時把大代數(shù)整理成厚厚的一本講義保存至今。正是許老師的指引,黃旭華學好了數(shù)學,物理化學成績也變得出色起來,為報考交通大學奠定了理科基礎?!皵?shù)學學得好,物理化學就通了”。

  桂林中學實行半軍事化管理,學生們剃光頭、統(tǒng)一軍服,每人一支木制步槍。有個同學偷偷出門還被關(guān)了禁閉。

  為國家的崛起而改名

  黃旭華父母搬離相對富庶的老家揭陽,到海豐最苦、病人最多、最需要醫(yī)生的地方開醫(yī)館,遇到窮苦病人就免費醫(yī)治。杏林之家的耳濡目染,黃旭華從小立志繼承父母職業(yè),懸壺濟世。

  然而,日寇的肆意橫行擊碎了他的兒時夢想。

  地方排演抗日話劇《不堪回首望平津》,13歲的黃旭華因為長相秀氣男扮女裝飾演逃亡小姑娘。

  有一次演出時,傳言日軍要在附近登陸,但整個廣場的觀眾沒有一個離開。劇中漢奸被抓到的那一刻,飽含熱淚的觀眾們高喊“殺!殺!”的情景在黃旭華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。

  在桂林中學,每當警報聲響起,大家紛紛跑進山洞,“警報一天不解除,就要在山洞挨餓一天”。

  面對日軍狂轟濫炸,桂林滿城煙塵、一片廢墟,少年黃旭華忍不住求教柳無垢老師:“為什么日本鬼子想炸就炸、想殺就殺?為什么中國這么大,卻連個安心讀書的地方都沒有?”

  “因為我們國家太窮太落后了,窮國落后就要受人家的欺負,受人家宰割?!绷鵁o垢回答。

  “我不學醫(yī)了,我要學航空,學造船?!秉S旭華內(nèi)心發(fā)出吶喊。校園里,原名黃紹強的他取義“旭日榮華”改名“黃旭華”,“寓意中華民族如旭日東升般崛起”。

  1944年6月,倉促畢業(yè)的黃旭華坐在一輛軍車的炸藥箱上顛簸了7天來到重慶,進入國民政府為流亡學生開辦的大學特設先修班。

  生于海畔,耳聞目睹日寇登陸沿海、殺害漁民,面對中央大學航空系和交通大學船舶系的錄取結(jié)果,他毅然選擇后者,從此開始了一生探尋保衛(wèi)祖國海域抵抗外辱的人生道路。

  1958年,蘇聯(lián)斷然拒絕我國核潛艇工程幫助請求,赫魯曉夫嘲笑中國“搞核潛艇簡直異想天開”。

  核潛艇能潛在海底幾個月,即使國家受到毀滅性核打擊,只要還有一艘核潛艇,也足以給敵人以同樣毀滅性的還擊。

  牽系國家安危,毛主席說出了鼓舞一代人奮斗終身的話:核潛艇,一萬年也要搞出來!

  沒學過、甚至從來沒見過核潛艇的模樣,黃旭華和同事們頂著基地葫蘆島的風沙和“文革”時的批斗,從友人國外帶回的兩個美國“華盛頓號”核潛艇的兒童玩具模型起步,開始了白手起家的國之重器探索歷程。

  此后經(jīng)年,中國陸續(xù)實現(xiàn)第一艘核潛艇下水,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,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,成為繼美、蘇、英、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。

  作為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(zhàn)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,曾經(jīng)30年赫赫而無名的黃旭華最終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——他兩度獲得國家科學技術(shù)進步特等獎,成為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。

  “只有把個人的抱負和國家的需要緊緊相連,才能實現(xiàn)真正的人生價值?!倍嗄旰?,他在給中學生作報告時如是分享。

  為了工作保密,黃旭華30年沒回家,父親、二哥逝世他都未能奔喪。直到1987年《文匯月刊》刊發(fā)《赫赫而無名的人生》,母親含淚細看,認定主人公就是多年未歸的三兒子黃旭華。

  有人問黃旭華,忠孝不能雙全,你是怎么理解的?這位2013年度“感動中國”人物的答案是,“對國家的忠,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!”

  “只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”

  小時候,黃旭華目睹父親彈奏揚琴,常常模仿父親彈奏一二。中學時,他自學了口琴,和同學一起組建起樂團;也曾拉過一段時間小提琴,最后因為練習耗時太多放棄了。

  在核潛艇研制最困難、最緊張的時候,黃旭華總能在音樂中舒緩壓力、獲得靈感,“音樂對于陶冶情操很有幫助”。

  音樂之外,體育同樣讓他受益良多。

  中學時籃球得過獎章,拿過乒乓球的三級運動員,長期堅持鍛煉讓他扛過了“文革”中白天養(yǎng)豬、徹夜研究的日子,到而今94歲高齡,他每天堅持上班,面對記者一個多小時的交流中,思路清晰、中氣十足。

  反觀今天的中學生,時間被考試課目安排得滿滿當當,“把同學們束縛得太死了”。

  去年,黃旭華的外孫子被保送清華大學,還獲得了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。在家長們眼中,這絕對是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

  然而黃旭華認為,相較于各學科交叉研究的需求,現(xiàn)在的學校教育“太專業(yè)了”,外孫在中學成長中“放棄了很多”,比如文學修養(yǎng)不夠,“那么多名著,那么多人生道理,這對一個人的性格培養(yǎng)很重要”。

  他曾在北京一個競賽上,看到從全國各地匯聚的中學生們,一個個戴著眼鏡、弱不禁風的樣子,不禁扼腕嘆息:“理想的教育不是這樣,德、智、體、美要全面發(fā)展?!?/p>

  面對中學生求教“學習方法”,他追憶往昔,總結(jié)一個人的發(fā)展主要有三個因素,一個是天資,第二個是勤奮,第三個是機遇。他認為自己不算太聰明,也不是太笨,成功的背后,更多的是勤奮和面對機遇下的堅持。

  “看準方向、堅持到底很重要。”多年來與年輕人接觸中,他注意到一個現(xiàn)象:不少人不安于自己的工作,總是這山看著那山高,頻頻跳槽?!耙苍S他可以發(fā)財,但他事業(yè)上不可能有大的成就。事業(yè)上要有大的成就就要看準,你要堅持下去,一個人能夠工作的時間并不多,要堅持做好?!?/p>

  這個自認為“不聰明也不太笨”的長者用一生為此寫下注腳——從1958年我國研制核潛艇的“09”工程誕生至今,很多人來來走走,而他一經(jīng)踏足便是60年光陰癡心不改,被譽為中國核潛艇從無到有、從有到精的唯一的全程參與者和見證者。

  拿破侖有句名言,“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”黃旭華還想再加上一句——“只想當將軍的士兵也不是好士兵”。他寄語今天的青少年一代,“行行出狀元,要做各自崗位上的將軍”。

免責聲明:

①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來源:中國教育在線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(quán)均屬本網(wǎng)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載、鏈接、轉(zhuǎn)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(jīng)本站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的媒體、網(wǎng)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中國教育在線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
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(zhuǎn)載稿,本站轉(zhuǎn)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如轉(zhuǎn)載稿涉及版權(quán)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(nèi)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

職位檢索
單位性質(zhì)
單位檢索
地區(qū)選擇
學科檢索
學歷要求
職位搜索
人才速遞
相關(guān)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