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大學巡禮之---大阪大學|日本留學
2025-10-21 09:21:19 來源:中國教育在線

1. 低調的開場白
大阪大學(阪大)沒有京都大學的“風雅”,也不像東京大學自帶“官邸”光環(huán)。它藏在大阪府北郊的吹田?豐中兩座城市之間,被民間戲稱“關西最接地氣的帝大”。1931年建校,是第六所舊制帝國大學,前身卻是1838年緒方洪庵的“適塾”——日本最早的蘭學私塾,專攻西洋醫(yī)學。從江湖郎中到諾獎得主,阪大的根就扎在“實用”二字上。
2. 三座校區(qū),三種性格
吹田校區(qū)(山田丘)
醫(yī)學部、齒學部、工學部、藥學部、人類科學部的大本營。地勢起伏,銀杏大道秋天臭到上頭,學生卻驕傲地說“臭才是阪大的味道”。圖書館外形像摞起來的積木,24小時燈火通明,期末季凌晨兩點仍能找到刷題的醫(yī)學生。
豐中校區(qū)(待兼山)
文、法、經、理、基礎工學的學生在這里完成“共通教育”——帝大里唯一把全校大一新生先扔到郊外“閉關”一年。春天山頂的梅花一開,整座校園像被粉云罩?。灰估飶睦韺W部樓頂望出去,大阪市區(qū)的霓虹像翻倒的寶石箱。
箕面校區(qū)(2007年并進來的舊大阪外大)
外國語學部獨占,離市中心最遠,被山包圍。校園迷你,十分鐘能走完,卻藏著日本最大規(guī)模的同聲傳譯訓練中心。傍晚山坡上的“語言森林”有各國學生朗讀聲,像聯(lián)合國開夜班。
3. 學術硬核,卻愛“草根”
諾獎制造機
1949年日本首位諾獎(物理)湯川秀樹在理學部寫下“介子理論”草稿;2008年南部陽一郎(物理)、2014年赤崎勇(藍光LED)先后加冕。阪大因此得名“諾獎批發(fā)站”。
機器人老巢
工學部石黑浩教授團隊造出全球首個“仿生新聞主播”,還能同步眨眼;ASIMO早期關節(jié)算法也在這里孵化。校園開放日,機器人足球隊會和學生隊踢友誼賽,輸的一方請吃章魚燒。
醫(yī)學“修羅場”
附屬醫(yī)院擁有關西唯一“質子線治療中心”,每天清晨6點門口排隊的是從九州搭新干線趕來的癌癥患者。本科六年生實習“48小時on call”是傳統(tǒng),學生在更衣室墻上寫下“今夜不睡,明夜不睡,后夜也不睡”的黑色幽默。
4. 學生日常:學霸與煙火共生
食堂傳說
吹田中央食堂的“770日元牛排定食”15年沒漲價,被校友稱“帝大性價比天花板”。豐中校區(qū)有輛退役巴士改造的“移動咖喱屋”,老板娘能記住每個學生的辣度,畢業(yè)那天會送一張手寫卡片:“別再掛科啦”。
梅田據點
阪大生約飯局默認“梅田石橋下”,地鐵20分鐘直達??救獾辍挨ⅳ证辘洹庇小皰炜票kU”——只要出示不及格成績單,送一杯生??;若拿A+,店員會敲鑼請全店喝汽水。
銀杏臭味祭
每年11月,人類科學部會把掉落的銀杏果做成“臭臭曲奇”在校慶擺攤,挑戰(zhàn)成功者獲贈“我聞過阪大最臭味道”T恤,限量100件,排隊繞操場三圈。
5. 隱秘角落
適塾遺跡
藏在難波舊街區(qū),木格窗、石板路,1838年緒方洪庵就在這里解剖第一具人體標本。如今每月只開放一天,門口告示用關西腔寫著“醫(yī)生很忙,別隨便摸門把”。
豐中后山防空洞
二戰(zhàn)時挖的地下通道,通向理學部地下室,夜里用手電照墻還能看到“1945 醫(yī)學部永田”的刻字。現在被科幻社團征用,拍短片、辦密室逃脫,官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
“不及格之松”
豐中校區(qū)有一棵歪脖子老松,傳說期末夜繞樹逆時針三圈,下學期必掛;順時針三圈,可保及格。每年1月,樹下堆滿學生扔的硬幣和能量飲料空罐,清潔工大叔邊掃邊嘟囔“信樹不如信筆記”。
6. 旅行路線:一日阪大深度踩點
上午
大阪站→阪急千里線“山田”站→吹田校區(qū)銀杏大道→醫(yī)學部中央圖書館看湯川手稿→中央食堂牛排定食
下午
校車10分鐘到豐中校區(qū)→待兼山梅林→理學部屋頂拍大阪天際線→“移動咖喱屋”嘗限定豬排咖喱→下山順路買“阪大銀杏曲奇”當伴手禮
傍晚
地鐵至箕面校區(qū)→語言森林聽各國朗讀→山腳商店街“箕面啤酒廠”來一杯銀杏IPA→回大阪市區(qū),梅田石橋下烤肉店打卡“掛科保險”
7. 尾聲
大阪大學像關西街頭那口翻滾的章魚燒鍋:外表粗糙,餡料卻滾燙扎實。它把“帝大”的傲骨藏在“草根”的煙火里,把世界頂級的論文寫在沾滿銀杏臭味的稿紙上。走一趟阪大,你會明白:真正的硬核,不必西裝革履,趿拉著木屐也能拿諾獎。
>>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,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、費用、開學時間、含金量<<



















